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15058110604
TOP

劳动用工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2023/8/1 9:13:55 浏览:79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用于管理劳动者,维护和保障用人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提高用人单位经营效益,促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共同发展进步,适用于劳动者的内部准则。用人单位通过建立比较完备的内部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加强自身规范运作,同时为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纠纷提供必要的规范依据。

一、规章制度的生效要件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等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规章制度的内容须具有合法性;第二,规章制度的制定须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第三,规章制度须向劳动者公示。

(一)内容合法

《劳动法》第四条及《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均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因此,规章制度的合法是指不仅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还不得违反地方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依法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关于劳动关系方面的行政规章。

(二)民主程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可知,规章制度的民主程序尤为重要,关乎一项制度的有效与否。

1、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2、规章制度的修改程序

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三)公示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因此,用人单位进行公示也是规章制度不可缺少的步骤。关于如何进行公示,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在实务操作中,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公示栏或网络 OA 系统、微信群、公共邮件等方式进行公示,也可以组织内部培训学习进行公示,但应注意做好培训记录、签到记录。为了用人单位更好地固定证据,建议用人单位最好采用发放员工手册,并让员工签收,确认其已知悉的方法进行公示。


二、规章制度的制定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系的依据,是用人单位正常管理运行的基础。规章制度是否完善与规范,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合法、合理

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只要是法律不禁止的,就可以在规章制度中进行规定,并依据该规定处理劳动关系。但事实上,规章制度在保证合法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合理性。如果规章制度超出合理的范围,也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二)规章制度量化、具体化

规章制度不应只是法律规定和条文的简单罗列,更应是一套符合用人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标准化手册。因此,规章制度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建议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时要进行细化、具体化,并且一定要具备可操作性,如果缺乏明确的适用标准,就形同虚设,大而无当,无法达到有效用工管理的目的。

(三)定期进行合规性审查

通常来说,用人单位已经制定了一套内部规章制度用于日常管理及运作。但随着用人单位的发展与法律法规的更新,可能会发生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合规审查补充、修订从而导致规章制度面临无效或不合法的法律风险。因此,定期的合规审查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用人单位进行定期合规审查,做好风险管理。